小鞋子观后感15篇

更新时间:2025-08-13 11:58:31
小鞋子观后感1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鞋子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鞋子观后感1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小鞋子》。这与我平时看的电影不同:这是一部伊朗电影。以前对于伊朗,只知道它更多的是战争,石油,沙漠和宗教等,给人灾难,令人痛苦的地方。但当我看完《小鞋子》后,我对伊朗的印象大为改观。这个地方让我感受到一个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面临贫困的坚韧和力量。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伊朗一户贫困人家中的孩子阿里在取回妹妹的修理后鞋子时,不慎把妹妹仅有的鞋子丢失了。为了免除父母的责罚,他央求妹妹与他达成协议,每天妹妹上学的时候穿他的鞋子,妹妹放学后把鞋给穿他去上学。于是兄妹仅有的这双鞋子每天就在两个人的脚上交换着。他们既要都逃避父母以及迟到可能带来的惩罚,又要承受换鞋带来的种种不便,还要躲避对于他人鞋子的羡慕带来的折磨。

后来,全市举行马拉松赛跑,季军的奖品是一双球鞋。阿里得知这个消息后,他苦苦哀求老师给他一次机会,流泪的眼睛,沙哑的声音,让老师为之动容。他对妹妹承诺,一定要得到季军。

在比赛中阿里奔跑着,阿里想着妹妹因自己的生物而天天焦急的奔跑,阿里想着妹妹的善解人意,阿里想着对妹妹的承诺。他跑着,拼命的跑着。他闭上眼睛拼命往前冲,最后却得了第一名。然而冠军是没有球鞋的。他望着冠军的奖杯和领奖台上崭新的球鞋,满眼都是泪水和失望。

这部电影最令我感动的是他们即使在困境当中也能保持着自尊,淳朴和善良。他们本来想要回鞋子,但当他们看到女孩的家里十分贫困,女孩儿的父亲是个盲人时,他们就想到女孩儿更需要这双鞋子。这是多么的伟大啊!

这让我觉得贫困并不可怕,只要心中有梦想,有信念,真诚的对待生活,就能生活在阳光之下,就会得到希望和幸福。阿里的童年既是不幸的,同样也是幸运的。生活给了他贫穷但给了他为人生打拼的激励。也许贫穷就是一堂课,这堂课教会了他如何真诚的面对生活。

多一点释怀,少一点计较;多一点豁达,少一点纠缠,多一点懂事,少一点无理取闹。生活的美好就在眼前,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小鞋子观后感2

每当我穿上漂亮的新裙子,新鞋子来到妈妈店里,很多阿姨一边夸我,一边还感叹一句“现在的小孩真幸福!”我很疑惑,不明白阿姨为什么这么说。现在大家不都过着这样的生活吗,我有什么幸福呢?等到我含着眼泪看完了一部伊朗拍摄的电影《小鞋子》以后,我才知道,原来我们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小鞋子》一开始,就看到一个鞋匠在补一双红色的儿童鞋。原来是妹妹的鞋子破了,哥哥拿了破鞋子来补鞋。可回家的路上,哥哥不小心把鞋子弄丢了。哥哥和妹妹都只有一双鞋子,妹妹丢了唯一的鞋子以后,就连上学都无鞋子可穿了。找不到鞋子的哥哥为了不让父母责备,和妹妹约定:不把丢鞋子的事情告诉父母,每天妹妹穿哥哥的鞋子去上学,等妹妹放学以后,赶紧跑回来把鞋子给哥哥穿,哥哥穿了鞋子再去上学。为了不让哥哥迟到,妹妹每天踢拖着这双比她的脚大得多的鞋子奔跑在路上。为了不迟到,哥哥每天换上鞋子后冲刺在大街小巷中。可哥哥还是迟到了很多次,差一点被校长赶出学校,因为成绩好,老师向校长求情才得以继续上学。后来,哥哥所在的城市举办儿童长跑比赛,其中三等奖是一双球鞋。哥哥向体育老师苦苦哀求,终于取得了比赛的资格,然后凭借自己的实力参加了决赛。哥哥的目标是取得第三名赢得球鞋。经过自己艰苦卓越的努力,也一直保持第三名。可事不随人愿,哥哥在冲刺阶段摔了一跤,重新爬起来冲刺已经无法保持第三名了,结果得到了第一名。在老师和同学欣喜若狂中,哥哥却一脸泪水,痴痴望着第三名的奖品--一双球鞋。

看完电影,我也和小主人公一样,热泪盈眶。两个小主人公之间的兄妹情深深深打动了我,也让我对幸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原来,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幸福。我们的鞋柜里,谁没有几双漂亮的鞋子?爸爸妈妈为了让我们穿得舒适,还特意给我们买名贵的鞋子。每天由爸爸妈妈宠爱着,我们只要好好读书,何曾为了一双鞋子费过心神?比起小主人公,比起小主人公生活的国家,生活在中国是多么幸福!只是,这幸福在我们的日常之中,在我们认为平常的生活当中!

小鞋子观后感3

我有很多双五颜六色、款式不一的漂亮小鞋子,我非常喜欢它们!但是在观看了《小鞋子》这部电影之后,我非常渴望有一双鞋子能让我成为和阿里一样纯真无畏、勇往直前的孩子。

鞋子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对于片中主人公阿里和妹妹莎拉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影片中兄妹二人每天都在上演鞋子接力赛。妹妹为了不让哥哥迟到,提前交卷跑步回家,光着一只脚追赶掉进沟渠里的鞋子。而哥哥为了兑现对妹妹的承诺,从不放过任何一次争取到鞋子的机会。兄妹俩为了一个单纯而又简单的梦想(拥有一双鞋子)不停地奔跑、挣扎、努力奋斗。在他们奔跑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亲情的力量,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什么是坚强。深深的体会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真正的涵义。

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一幕是阿里历尽艰辛去参加跑步比赛,因为第三名的奖品是一双鞋子,所以他始终保持第三名的速度,最后阴差阳错他成了冠军,当大家都在为他高兴、为他欢呼时,他的那一句:“我是不是第三名”让我感动地泪流满面。这个在大家眼里无比荣耀的冠军宝座在他的眼里显得如此平凡,如此苍白无力。因为在他的心里对妹妹的承诺重于一切,他哭了,他不是为了胜利而开心地哭,他是为了没有为妹妹争取到一双可以穿着上学的球鞋而伤心流泪。此时此刻我真的好羡慕莎拉有这样一位痛爱她的哥哥。

剧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善良情节让我触动,莎拉在学校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鞋子穿在比自己还要贫穷的女孩脚上时,她没有揭穿,选择了沉默离开。而那个女孩捡到了一直都渴望拥有的铅笔时,虽然很想要,但最后还是物归原主。我想,这些就是对人世间真善美最好的诠释吧!

看完这部电影,我终于明白了电影另一个名字《天堂的孩子》中“天堂”两个字的深刻意义,虽然出生贫困,但是他们没有对贫穷抱怨自卑,也没有逃避,他们用自己朴实的方式和阳光的心态真诚的面对贫困的生活。在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正能量,充满了温暖,生活在这个世界的孩子难道不是天堂的孩子吗?

小鞋子观后感4

一个平凡的男孩,有着一个同样平凡的梦想——拥有一双崭新的运动鞋。为了兑现对妹妹的承诺,他,不停地奔跑,追逐着心愿……

《小鞋子》是著名导演马基迪·马基德执导的著名电影佳作,被大家情不自禁地称为“史上最伟大的儿童电影”。它的赢,赢在对各种细节的精细刻画,赢在剧情的真实感人。没有风花雪月,刻意堆砌,过分粉饰的情节,却让人在整部电影丰富的情感变化中找到心灵的归宿,徜徉在温馨与爱的童年时光中。

记得,兄妹俩愉悦地坐在院中清澈的池边,清洗二人唯一能穿进学校的鞋。灿烂明媚的阳光下,两双稚嫩的小手用鞋上被灰尘染黑的泡沫,天真地用小 ……此处隐藏6624个字……换鞋,让他迟到被主任批评了,他也没怨妹妹一声。为了获得一双鞋子这个奖品,他恳求体育老师让他参加已截止报名的长跑比赛,也是成功通过体能测试后,才让老师答应的。

女主人公莎拉也是个可爱懂事的孩子。在妈妈生病的时候,她和阿里几乎把所有的家务都做完了,最难得的是,她坚守诺言,无论怎样也没有跟爸爸说丢鞋子的事,还愿意穿阿里那双又脏又大的鞋上学。每次看到小小的她拖着大大的鞋一下课就抓起书包匆匆往家里那条小巷跑的镜头,心里就会有种酸酸的感觉。她跑累了,喘着粗气,可她一刻也没有停下来歇歇,她知道,此时哥哥早已在巷口焦急地等她……阿里急,她也急,我们也跟着急,真恨不得给她力量,让她跑得更快更轻松!

看完《小鞋子》,我们看到了生活在困苦中的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坚强奋斗自尊的精神品质,如该导演所说,再穷再苦的人都有希望和光芒,人可以忍受痛苦,但是却不能向这种状况屈服,人可以在艰苦和困难的环境下,通过自身努力来保持人性的价值――这应是影片所想要表达的主题。

小鞋子观后感13

《小鞋子》这部电影讲的是:阿里是一个九岁的男孩,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母亲有病,父亲一个人工作,家务活就落到了阿里的身上。有一次,阿里在买菜时,不小心将妹妹刚补好的鞋子给搞丢了。

为了不被父母打骂,阿里和妹妹莎拉达成一个协议:每天早晨莎拉先穿着他的鞋子去上学,放学回家后再把鞋还给阿里,阿里再去上学,他们天天如此。阿里几乎天天是跑着去上学,有3次阿里由于没有准时换到鞋子,迟到了,差点被教导主任开除。有一天,阿里知道市里要举办长跑比赛,学校将派出6名学生参加比赛,而且三等奖是一双球鞋时,他看到了希望,但是报名时间已经截止。为了赢得那双球鞋,并作为礼物送给妹妹,他哀求老师让他参加比赛,说他一定会得奖的,老师被他眼中的泪水打动,最后同意他参加比赛。在比赛中,在阿里奔跑着的同时,他眼前浮现的是妹妹每天放学时飞跑着回家和与他换鞋时的焦急,妹妹对一双鞋子的渴望。他让自己一直保持在第三名,但意外出现了,有人拽住他的衣服,他摔倒了。

为了那双鞋子,为了对妹妹的承诺,他没有放弃,迅速爬了起来,并努力地追赶着。当他冲过终点后,他问老师:“我是不是第三名?”老师惊讶地告诉他,他是第一名,他哭了。回到家,他看着妹妹,低下了头,更糟的是他那双球鞋在长跑时磨通了。他们不知道,他们的爸爸已经攒够了钱,帮他和妹妹各买了一双新鞋……看完这部电影,我的感受十分深刻。

中国有句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觉得这句话概括这部电影再好不过了。出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我们,有多少不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呢?这部影片让我更加深入了解了伊朗贫富分化严重,阿里生活的艰辛和坚强的信念。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阿里和妹妹莎拉一干完家务,就坐下了来读书写字,复习功课。所以他们的成绩非常优秀,还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这是他们不在逆境中消沉、主动刻苦学习的结果,难道他们的这种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生活窘迫压不跨人,关键是人对生活的态度。

这是我看了这部电影后的最大收获。

小鞋子观后感14

故事的开头:一双粗糙蜡黄的手正在一针一线缝补着一双已经破烂不堪的粉红色的小鞋子,接着,阿里的出现让我知道了原委,这就是贫困者的生活:生病的母亲,欠下的债务,父亲那点儿不足以支撑整个家庭的微薄的工资,两个正处在天真烂漫时光的孩子背负起了照顾家里上下的重担。又一次,阿里外出时不小心弄丢了妹妹的鞋,但又害怕父亲的责骂,请求妹妹不要告诉父亲,但上学又该怎么办呢?不穿鞋时是要被老师责骂的!就这样,兄妹俩达成了一个协议:妹妹上学时穿着哥哥的鞋,放学后再与哥哥交换鞋子。我想:这两个孩子也清楚的知道如果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不单单会挨骂,也会加重父亲的压力,让病重的母亲更加担心。然后,就有了这样的一幕:哥哥在小巷里焦急的等待着妹妹,妹妹一放学就跑来送鞋,两人熟练的交换鞋子,然后哥哥再飞奔去学校;妹妹为了让哥哥上学不迟到,完成试卷后请求老师让她早点儿放学;妹妹穿着不合脚的鞋穿梭在小巷时不小心弄湿了鞋;阿里跟父亲说有了钱后要先给妹妹换双新鞋,接着便有了阿里参加比赛只因奖品是一双球鞋的故事。这就是孩子之间的约定,以不断为对方着想的方式来守候彼此。

除了兄妹情深,剧中还有一幕:阿里的父亲带着阿里到城市里打工,乡下与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让我诧异,阿里父亲与富人的对话也让我感受到了贫富的差异,父亲在乡下一贯的说话方式到了城里变得奇怪起来,当富人家的小孩拉着阿里的手一起玩耍时,又让人感到纯真可贵。

其实在这部电影让我有些琢磨不透:当阿里第三次迟到时,我以为父亲会知道这件事,但不是;当阿里的球鞋被雨淋湿,我以为他第二天会因没有鞋穿被老师责骂,但不是;当阿里参加了比赛,原以为他会如愿以偿的得到季军应有的奖品,小鞋子,但不是。故事情节让我一遍又一遍的猜错。但在最后,兄妹俩还是各得到了一双新鞋,我想,在电影的那个世界里,莫不是真有神仙?我只愿,在这烟雨红尘中能够邂逅,不指望满殿的神佛,只求那些能够读懂如繁花似锦一般的人生,纷纷来,笑嘻嘻,匆匆去,忧乐离场的神佛罢了。

小鞋子观后感15

因为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因此在观看《小鞋子》这部电影时,我更观注的是这部电影里教阿里的语文老师。小阿里由于不小心把妹妹的鞋子弄丢了,但又害怕父母骂,始终不敢把丢鞋的事告诉他们,于是他便采取了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那就是和妹妹“分享”自己的鞋。可是这样一来,上课的路途往返和时间的有限,很有可能导致小阿里上课迟到。严厉的教务处主任根本不听阿里解释什么,只是一味的批评和指责,甚至动用“体罚”的手段。而这时,语文老师撞见了,他作为阿里的任课老师,一方面能客观的看待事情的原委,对阿里提出批评,并以温和的态度要求他今后不该再犯;另一方面,他能以一颗宽容和理解的心来处理学生的过错,某种程度上挽救了一个纯真的孩子的脆弱的心灵。我从他的话语与态度中,读到了这位老师对学生的宽容和理解。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深深的知道,一个教师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朋友,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亦师亦友。这一点,阿里的语文教师做的非常好。我们当老师的,就要向阿里的语文老师学习,在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在生活、心理等各方面关心和帮助学生,可以说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学生在校的“半个父母”。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以身作则,身正为范;此外,更需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另外,我们还要学习阿里的语文教师的换位思考的教学方法。作一个睿智的教师,要明白爱学生,要对学生的言行进行合理的约束,爱学生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要站在爱护学生的立场上进行教育和感化,要善于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让学生从内里自省,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于每一个学生,我们都应该尊重其人格尊严,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我们顺势而为,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进而都能在我们的教育下学有所成。

《小鞋子观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