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读后感(集合15篇)

更新时间:2025-08-13 11:37:16
摆渡人读后感(集合1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摆渡人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摆渡人读后感1

读着开始觉得揪心的地方是叫苏珊娜的摆渡人因为窥探到迪伦和崔斯坦逃离了荒原,又崇慕崔斯坦,也想要逃离荒原,为此她欺骗了一个由她引渡的灵魂。从苏珊娜进入世间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为迪伦担忧。

而当命运的审判者骤然降临,他无声无息,强大而神秘,甚至崔斯坦都无法动弹,审判官冷酷地下达了判决。

在命运的判决前,迪伦保护了她的摆渡人,杰克放弃了他的摆渡人。当我们直面生存、死亡与爱,哪一个会是最终的选择?如果生命进入再次的轮回,又会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

而在判决后的尾声,苏珊娜和杰克被发配到真正的荒原,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感到了无比后悔,从某种层面说,审判官也是苏珊娜的摆渡人,让她认识到了自己的恶劣造成的后果。

同时,迪伦的父母重归于好,这一切怕是要归功于迪伦,而从第一部开头孤独寻找父亲的迪伦,也逐渐在这个过程中褪去了孤独怯懦排外,因为她有了崔斯坦这个灵魂伴侣。

每一个镌刻着爱与善意的灵魂,都会成为我们生命中的摆渡人。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摆渡人》封面上的这句话直戳内心,每个人或长或短的一生都要经历生命中的那片孤独,也终会遇到自己的那位摆渡人,带你走过黑暗与痛苦,迎接温暖与新生。而同时,自己也会是另一个人生命中的摆渡人。就像迪伦,不仅是摆渡人崔斯坦引领的亡魂,也是崔斯坦命运的摆渡人。

摆渡人读后感2

今天突然想写一篇读后感了。《摆渡人》是我上大学以后我读的一本书,算是我挺喜欢的书了,其实这本书内容特别简单,就是一个小女孩死而复生的故事,她也复活了她的摆渡人。

经过了一年的时间,现在我再来回味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有些模糊了。不过我记得我从中体会到的感受。小女孩迪伦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为了寻父,踏上火车,遇到了事故,从而遇到了她的摆渡人——崔斯坦。小女孩缺乏安全感,也缺乏亲情、爱情,她的感情世界是比较模糊的,而男孩送走了那么多人另一个世界到达,他的感情也已经麻木了。他们相遇、相知、相爱,经历分离,遭遇险阻。终于在一起了,书里面有很多的小故事,那些阻挡他们前进步伐的恶魔,在我眼中,就是现实生活中困难的映射。

说了一堆内容,我最深刻的是小女孩与男孩到达终点分离的那瞬间,真的很难受,他们相爱却不能相守,不过小女孩变得很勇敢,她为了自己的爱情敢于去冒险,我很佩服她的果敢。最终他们都活过来了,作者给了他们美好的结局,我是比较喜欢美满的结局的,悲剧的话我会很难受。

还有送给大家这本书最后的一段话:

“嗨。”他喃喃地说,伸出一只手轻柔的拍了拍迪伦身上的毯子。他的手指顺着她身体一侧慢慢划过,最后紧紧抓住了她的手。

“嗨。”她也轻声回了一句,嘴唇颤抖着露出了微笑,“原来你在这里。”

“我在这里。”

最后我祝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摆渡人。

摆渡人读后感3

有时候,我们总是在等待,有人等待爱情,有人等待友情,有人等待事业的高升,有人等待佳人一起组建家庭。我们不知道自己在等待的东西什么时候能来,所以,总要有一段时间是要独自一个人,学会跟自己相处,才能心无旁骛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你相信吗?独自一个人的时候,才是自我增值最好的时期。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是一个非常懂得独处的人。

他有自己的家庭,但总会给自己安排独处的时光,一个人去旅行,找一个地方,自己待一段时间,不受任何的干扰,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去生活,只做最纯粹的自己。

一个人独处,可以放弃无效的社交,安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太多的社交只会分散自己的精力,徒增烦恼。有人精简自己的社交圈,踏实地制定计划,把自己最想做的事慢慢按照计划执行,时间一长,会发现自己完成了很多事情。

作家格拉德维尔在《异类》这本书提出的:“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他们的'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他们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能够真正践行一万小时定律的人,都是孤独的。因为没有人能够帮助你,要让自己变好,就要自己享受这一孤独的过程。

作家连岳说过,独处技能,是必须学习的关键技能。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独处的时候变得更加强大,然后遇见更好的自己,真正地做属于自己孤独的摆渡人。

摆渡人读后感4

“木已成舟,无法更改了,可她还在这,她还是她就已经是万幸了。喜欢这句话,特喜欢。可很难做到。平静的接受自己已死的事实,还能看的清前方。”

看着迪伦,想起《安妮日记》,想起《逆流河》这些孩子看似天真,呆傻,却有着常人不及的智慧。真的是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她的固执和执着,让她一直走下去。她也会害怕,或者更糟糕的是,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可能一切都会失去,看不到的结局。可她还是义无反顾。理由很简单。她不想过这样的生活,她想见他。真的,没有比安于现状更糟糕的'事。于是她时不我待,踏上返程。

书中总有两个声音,一个叫直觉,给她希望告诉她应该这样或那样,另一个,应该是内心的恐惧。崔斯坦心中总觉得不应该如此。这样有悖于规则。其实,也许所有事情都像荒原的天气,只是内心所想。像那些门,火柴,只要你内心真的渴望,就会实现。可我们,被规则束缚惯了,我们不敢。我们以为不能。我们害怕,所以内心选择的依然是安于现状。

可有些事情,谁又说的准呢?既然没有尝试过,谁又知道结局?谁又有资格对你说不可能?

摆渡人读后感5

这本书还是有一定的想象力的,前面像是恐怖小说,后半部又有一点言情小说的意味。但细细品味,你才会被作者带入情境。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十五章,是关于那个湖的描写。很多地方读起来,都能在脑海中都有画面感。比如,当女孩因为难过要与男孩分离,天气骤变,不幸落入密度介于水和石油之间的满是魔鬼的黑色湖中时的冰冷和刺骨以及恐惧。还有一个印象最深的是,当男孩成功摆渡女孩前,男孩那深情的一吻后还是选择推了女孩一把,他依旧认为他的使命、他的命运只会是这样。隔着像玻璃一样的墙,透着无奈和遗憾。原以为小说到这里关于男孩和女孩的故事就结束了,作者会开启下一个摆渡的故事。但是却没有,最后的结局也很美好。

看完这本书,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我们的生活总是被一些条条框框束缚着。我们好像很久都没有做过自己。自己的信念、追过的梦想,很多人都因为生活放弃了。而当有人愿意尝试新鲜事物时,往往会带来嘲笑。所以,最关键的在于,明白自己要的什么。

摆渡人读后感6

原来最后的最后,还是该回到那里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

提醒这本书上架后迫不及待的就看上了,中间停了几天,因为害怕看完就没有了。一直在想最后的结局会是怎么样的,崔斯坦和迪伦会不会又 ……此处隐藏1455个字……一份情感,同时也学习到许多形容词和优美句子。

其实这本书值得你一看,当你琢磨着人活着的意义,琢磨着人死后的生活,或者琢磨着一些有的没的…值得你一看…

当崔斯坦发现自己喜欢上迪伦开始,他已经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灵魂,不像以前那么冰冰冷冷的。从他开始接下一个任务-玛丽开始,他的.外貌形象不会改变,那时因为他已经开始慢慢的解脱他的生活。他已经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灵魂了。

当看到结尾是,里面一开始提到的那个新人物都以为会是崔斯坦,一直希望着崔斯坦可以一直回来。然而到了尾声快要放弃的时候,这惊喜来得出其不意啊!

一句简单又带有温馨的问候,给我有很大的慰问。

“嗨。”

“嗨。”

“原来你在这里。”

“我在这里。”

摆渡人读后感11

本书开始的几章,没看懂作者想表达什么,主要交代了女主人公迪伦的家庭背景,迪伦一直生活在单亲家庭,和母亲生活。当她联系到自己的生父后,渴望与他见面,接着,迪伦去看未曾谋面的父亲,没想到会在旅途中遇到车祸,处于昏迷状态的迪伦遇到了书中的男主人公崔斯坦,之后,两人之间的故事慢慢展开。

作为摆渡人,崔斯坦见过了太多的灵魂,他也设法伪装成每个灵魂喜欢的对象,以期待能够把每一个灵魂摆渡到他们愿意去的地方,然而他也没想到会遇到迪伦这样一位善良、体贴他人、为他人着想的灵魂,这让崔斯坦一改往昔冷漠寡言的状态,一路上崔斯坦尽心尽力的保护着迪伦,免得她受恶魔的侵袭。就这样一路上迪伦听崔斯坦讲着他和以往他摆渡过的灵魂之间的故事,慢慢的,两人之间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感情,开始互相为对方担心,不希望两人分开,这种感情就是爱。正是由于爱情的力量,迪伦在成功到达另一个世界后,毅然决定离开,去寻找崔斯坦,希望他和自己离开。自己一人不怕艰难险阻,冒着生命危险,原路返回。最终,找到了崔斯坦,本来以为结局会是她和崔斯坦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迪伦在医护人员的救治下,苏醒了过来,一切就像梦一场,太出乎我的资料。总之,比较喜欢这本书,值得读一读。

摆渡人读后感12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以为这是一部简简单单的青春小说,然而当故事开始进入正题,所有情节开始明晰的时候,不止一次流下了眼泪,伤心到不能自已。

多少次,我把自己代入到迪伦的心境中,才发现迪伦她是多么的悲伤,让人心疼。一次隧道事故,凭什么大家都能逃生,却偏偏剩下她一个,而这场劫难,就发生在她满怀期待去见自己朝思暮想的父亲的前几个小时。如果这是人世对迪伦的不公,那么崔斯坦一定是命运对迪伦的补偿。

每一个人都是上帝的宠儿,在这个世界里亏欠你的东西,会在另一个世界加倍地补偿给你。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需要确保你有一个正义又善良的心。

世事无常,万物错综复杂,却又有迹可循,所有的世界都遵循着一个准则,善良与爱。

去程,你是我灵魂的摆渡人,似乎在指引着我,去到我该去的`地方,听说只需轻轻一跳,越过那道分界线,所有恶魔都将对我无计可施,迎接我的将会是另一个世界的安宁与美好,是我梦寐以求的家,然而有你的地方才是家,无论是屋宇还是荒原,有你在,那里才是我灵魂的归宿。

归程,我是你心灵的摆渡人,衷于内心,衷于情愫,与子携手,所以敢于探索从未经历过的一切,所有的摆渡者都伪装表情,匆匆前行,只有你逆道而行,冒着魂飞魄散的危险,勇敢地与我踏上这未知的旅程。

摆渡人读后感13

“靠人不如靠己”,自己活成一座山,永远不会倒。

读者小灿向我抱怨:“要不是我的父母阻拦我,我早就发财了。”

小灿的老家在一个山沟沟里,父母的眼界不开阔。当小灿要去外地发展的时候,父母都不同意,因此小灿一直在县里的工厂打工,月薪只有三千多。小灿的几个同学,都去了外地发展,个个开着小车回家,小灿心生嫉妒。

很多时候,我们也是“小灿”,把自己的“畏首畏尾”,推卸给别人。你不勇敢,怎么是别人的错?

父母只是建议你,从来都没有捆住你的手脚;朋友只是帮助你,但不能取代你去奋斗;同学只是和你一起读书,没有义务帮助你。你身边所有的人,都不能真正左右你,可以左右你的,是你自己。

真正的摆渡人,把自己活成一座山的模样,累了就休息一会,内心的.苦和自己说,生活的难处靠自己去解决。活成一座山,你就是自己的贵人,也会是别人的贵人。

真的摆渡人,都是无依无靠的,就像风雨中的一叶小舟,在激流里起起伏伏,但一直都在前行,一直都稳稳地掌舵,不偏离方向。等风雨过后,小舟已经安全靠岸了,一切都是有惊无险。

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如果你坚持往前走,度过一次又一次劫难,那么你就变成了苦难中盛开的花朵,也许不是最美的花,但一定是最坚强的花。

摆渡人读后感14

故事主线明确,想象力很丰富,仿佛让我相信灵魂真实存在。摆渡人和灵魂之间的爱情故事,结局圆满,有些不可思议~

对从荒原到另一个世界的路上的恶魔的可怕描写,更是突出了迪伦选择返回荒原需要莫大的勇气,在安逸的现实和未知的恐惧面前,她也犹豫过害怕过,但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克服一切内心的恐惧去追寻。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对于摆渡人,他说他的存在是因为她需要他,是的,只要她需要他,他就会在。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那么如果你需要,你的摆渡人也会出现在你的身边,他们可能不像崔斯坦那样成为迪伦最重要的'人,但也许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或者行动影响着你,在你遇到困难或者绝望的时候,引导你跨过障碍。

看到他们一路携手返回现实世界,其实我内心一直是悲观的,我觉得他们不可能成功,就像崔斯坦想的,这是违逆命运是不可能的。在迪伦放手的那一瞬间,我觉得他们注定阴阳永隔。可是结局真是让人松了口气,他们真的做到了。也许面对未知,恐慌再所难免,但是依然要像迪伦那样一直乐观一直充满希望,没有尝试过你怎么知道不可能成功呢。

摆渡人读后感15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摆渡人?

这是克莱尔的小说《摆渡人》中的一句话。这已经是我第二次看这本书了。第一次读的时候,我只是单纯地觉得这是讲一对男女之间小情小爱的一本书。但这一次,我却发现并不是这样的,书中所写的其实是一个跨越生死令人动容的故事。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15岁的女孩迪伦和她的灵魂摆渡人的`故事。迪伦在寻找生父的路上意外逝世了,但她的灵魂遇到了她的摆渡人——崔斯坦。在他的领导下,他们渡过重重困难,穿越了荒原。迪伦该前往另一个美好的世界了,但她爱上了崔斯坦,所以她又返回去找他,并和她一起回到了人世。

虽然故事的主角是一个中年妇女,在这情窦初开的年纪,怎么就能够拥有一场刻苦铭心的爱情呢?但作者就这么写了,虽然对于这样的东西我也感到很不适应,但我更看重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动和震撼。这本书通过少男少女的所见所感,道出了所有人对亲情、友情以及爱情的向往。

也许我对这本书的理解还不过多,也许是我的阅历太少了,还不能够感受到这本书的真谛。但我相信,在不断的磨砺后,我们都会变成更好的自己。

《摆渡人读后感(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